零點看書 > 是你要分手,我平步青云你舔什么朱志遠白雪 > 第183章 五千萬投資入地

他這種大包大攬,讓周云眉開眼笑,更象一個菩薩了:“真要是五千萬投資入地,那我們虎山的經濟,今年要上一個大臺階。”

他心滿意足了,朱志遠卻又掏出一個炸雷。

“虎園之外,我還想搞一個楊梅節。”

“楊梅節?”周云一愣。

“楊梅鎮楊梅多,梅子也不錯,但他們的楊梅,卻賣不出去。”

“是啊。”周云嘆氣:“山里其實是有好東西的,就是出山難,所以我們想盡了一切辦法,咬牙修了路,不過即便修了路,要賣出去,也難。”

“我們出去難,就讓別人主動來。”

朱志遠道:“我的想法是,楊梅節不賣楊梅,白送。”

“白送?”周云又一愣。

朱志遠的想法,過于天馬行空,他完全跟不上節奏。

“白送。”朱志遠道:“我們的楊梅節,請人來摘楊梅,吃楊梅,摘下來的,可以帶走,一分錢不要。”

“這樣啊。”周云想了想:“免費的,可能有人會來,只是……”

“免費白送,農民們肯定不愿意。”朱志遠知道他的心思。

“是啊。”周云道:“這邊是賣不起價,他們鎮上,幾毛錢一斤都沒人要,到縣里,也不過塊把錢一斤吧,但再便宜,那也是錢啊。”

“嗯。”朱志遠點頭:“我們不讓農民吃虧。”

“不讓農民吃虧?”周云看著朱志遠。

“我了解過。”朱志遠道:“在楊梅鎮,因為幾乎家家戶戶有,即便鎮上人,自家沒有的,親戚也有,所以鎮上賣不起價,最高也就是幾毛錢。”

“到處有摘,哪個會去買哦。”周云搖搖頭。

“到縣里,最好的楊梅,大約也就是塊把錢一斤。”

“差不多吧,賣不起價的。”周云又點點頭:“到富林能高一點,好的也許能賣兩塊上下,但要去富林,要走高速,要過關費,要油錢,少了劃不來,多了,又賣不掉。”

他嘆氣搖頭:“往年一般也就販子收一點,但市場不大,收得不多,而且即便販子來收,給農民的,也就是幾毛錢一斤。”

“我給兩塊。”朱志遠豎起兩個指頭。

“兩塊?”周云一時間沒明白他的意思:“你的意思是。”

“楊梅節的楊梅,由承包商承包,每斤兩塊,免費提供給組委會。”

“這怎么可能。”周云一愣之下,連連搖頭:“這不是當冤大頭吧。”

他擺著手,對朱志遠道:“朱助理,我知道,你有能力,有背景,但支持你的人,也不能這么出冤枉錢吧。”

他這話,說得很誠懇,朱志遠做的幾件事,都已經遠遠超出他的期待了,現在搞個楊梅節,兩塊一斤從農民手里收梅梅,再免費提供給組委會,那也太過份了。

便宜不是這么占的。

“這不是冤枉錢。”朱志遠道:“這是為虎園的旅游預熱。”

“為虎園預熱?”這個說法,讓周云一時有些轉不過彎來。

“是的。”朱志遠道:“虎園需要游客,但僅是一個老虎,吸睛效應不夠,可如果我們搞一個楊梅節,免費送楊梅,游客們貪這免費的便宜,自愿就愿意來,而只要他們來了,不可能吃粒楊梅就走吧,是不是,這會兒,就需要有東西把他們留下來,那時把虎園推出來,他們肯定愿意去看一眼啊,這就是客源啊。”

“原來是這樣。”周云終于明白了,把手一拍:“妙啊,朱助理,這個想法,一環套一套,太妙了。”

他豎起大拇指:“朱助理,難怪方市長把你請來,你的腦子,就是這個。”

前面朱志遠大包大攬,周云雖然激動,但并不太佩服,無非是哪家的太子,背后有人唄。

但朱志遠這個楊梅節為虎園吸引客源的策劃,卻是商業上的手段,他是真心想不到,一下就震到了他,他是真心佩服了。

“周書記夸獎了。”朱志遠笑了一下。

這種手法,太簡單了。

后世最常見的,就是那些賣保健品的送雞蛋,老頭老太太貪便宜,去領雞蛋,然后順手再量量血壓,同樣不要錢。

可這血壓一量嘛,呵呵,你毛病就來了,所謂的專家再忽悠你一下,某某產品,神效無比,老頭老太太就栽進去了。

很多老頭老太太,都是一屋子的保健品,屢屢上當,卻當當都上,永不后悔。

免費的楊梅,就如同免費的雞蛋,雞毛最終還是要出在雞身上。

“楊梅節收購楊梅的錢,就由投資虎園的投資商出,總之一句話。”朱志遠給出總結:“錢的方面,我來考慮,但虎園的承包,尤其是楊梅節,各方面的統籌,還要請周書記你出面主持才行。”

“行。”周云毫不猶豫的點頭:“朱助理你打了頭陣,余下的,我來兜底。”

只要有錢,他就有底氣,沒錢嘛,他書記也白搭。

周云當即就打電話,把楊梅鎮的黨委書記尚文,鎮長楊同,虎跳峽鎮的黨委書記錢義,鎮長肖一山召了來。

不過他們來之前,朱志遠先跟周云打了招呼,虎園的事,先保密,因為他有個想法,要借老虎的噱頭炒作一下,要炒作,就不能先期泄密。

周云對他的想法,很是佩服,一口答應了,只說建個景區。

虎跳峽搞景區,楊梅鎮搞楊梅節。

朱志遠大致一說,楊同肖一山幾個興奮得幾乎要跳起來,紛紛拍著胸脯表態,全力配合朱志遠。

“景區這一塊,明后天投資商會過來。”朱志遠對錢義肖一山道:“先簽合同,然后投資入地,需要建一些景觀,具體到時現場再看。”

“好。”錢義肖一山點頭。

“人手有沒有問題?”朱志遠這幾天雖然有所了解,但一些細節肯定不如肖一山他們這些地主。

“人手沒有問題。”肖一山道:“我們鎮近四萬人口,壯年人幾千是有的,雖然年輕人大部份出去了,但四五十歲以上,在家的很多。”

“年齡是不是大了點。”朱志遠有點兒擔心:“虎跳峽我上去過,那山道至少一千多米吧,雖然不是太陡,但一天爬兩趟,怕也比較累。”

“不大不大。”肖一山連連搖頭:“朱助理,你不了解農民,農民這個年紀,正好是出力的時候,做事不急不躁,卻有長力,就跟老黃牛一樣。”

“是啊。”錢義也在一邊幫嘴:“越是這個年紀的人,越是做事的人,力氣還有,又耐得煩,家里負擔重,只要有個錢賺,完全不要擔心他們做不了事。”

朱志遠想想也對,后世其實工地的主力,反而就是這些四五十左右的人。

這些人家里負擔重,那真的是任勞任怨,而做慣了事的人,力氣也有,精力也還在,非常的好使喚。

“那就沒問題了。”朱志遠道:“等簽了合同,投資商會招人,工資方面,就按本地的行情來,沒問題吧。”

“那肯定沒問題。”肖一山錢義同時點頭。

肖一山道:“能在本地賺錢,不要出去,即便少賺一點,大家也樂意啊。”

“是啊。”錢義道:“人離鄉賤,到外面賺錢,不容易呢,本地有得做,誰想出去啊。”

“那行。”朱志遠道:“你們這邊先這樣,具體的,到時再商議。”